>>您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何处安放“小电驴”
——聚焦电动自行车停放治理难题
2025-09-25 08:56:26   
2025-09-25 08:56:26    来源:宁夏日报

银川市兴庆区双福巷,电动自行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

中环大厦被电动车围堵。

  在城市生活中,电动自行车(俗称“小电驴”)既给人们提供了通勤上的便利,也拓展了人们的生活半径。正因如此,近年来以“小电驴”为代表的非机动车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停车难题也愈发突出。据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截至2024年底,宁夏近5000个已建成住宅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含电动摩托车)保有量已达110万辆。数量激增之下,部分驾驶者“路障式”随意停放的行为,不仅严重挤占公共空间,更给城市安全埋下不小隐患,成为城市交通管理部门亟待破解的痛点。

  现象:“小电驴”围楼堵路 人行道变“停车场”

  “小电驴”的便捷有目共睹,如今不少家庭甚至人手一辆,但其乱停乱放问题也随之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

  “逛街的、写字楼上班的,都把车停在这儿,有些车主停车太随意,直接把车横在了非机动车道上。”9月8日,银川市民郑女士指着兴庆区中环大厦周边密密麻麻的“小电驴”对记者说。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厦西侧区域被“小电驴”横七竖八停满,仅留一条窄道供人通行;大厦东侧虽然划定了停车区域,仍有不少车辆乱停,路过的非机动车不得不紧急避让。

  “门口有专门的停车场地,可有些人不听劝,非要乱停。”中环大厦的保安一边费力搬动乱停的“小电驴”,一边无奈地说。如今,“小电驴”停车难问题突出,专用区域经常不够用,不少人便将车停到了人行道上,物业人员多次劝阻,收效却微乎其微。

  这样的乱象在银川多个路段上演。兴庆区双福巷由北往南方向,仅划有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窄窄的非机动车道,可部分市民将“小电驴”往非机动车道上一停一锁,便径直进了超市。市民肖先生无奈道:“每次从这儿过,我都得借道机动车道,走得心惊胆战。”

  兴庆区朝阳巷同样如此,虽然非机动车道旁设有停放点,但仍有“小电驴”随意停放占道;仁义巷新华百货门口,用围栏圈定了停放区域,车辆依旧杂乱无章。市民周女士吐槽:“在‘车丛林’里找车难,推出去更费劲,大家就不能规范停车吗?”

  更令人揪心的是盲道被占问题。在兴庆区民族北街高尔夫小区A座附近路段,几辆“小电驴”横七竖八地停在盲道上。一位坐着电动轮椅路过的中年人说:“盲道也就一人宽的距离,还被占了,太不应该。我出门时,有时会被横在路上的‘小电驴’挡住,自己挪不动,要么找人帮忙,要么只能绕道。”

  此外,也有不少区域的人行道成了非机动车的“露天停车场”。记者在金凤区宜居巷银新苑一区附近看到,狭窄的人行道两侧也停满了“小电驴”,盲道被侵占,给行人尤其是特殊群体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管理:多部门职责交叉 停车难题待破解

  “不知道‘小电驴’停放该由哪个部门管?感觉谁都能管,又好像谁都管不到位。”银川市民赵女士的疑惑,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记者走访发现,在商业区、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区域,“小电驴”随意停放的情况尤为突出。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小电驴”停放管理,合理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引导有序停放;“小电驴”在公共场所停放,需停在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内,没有划定区域的,不得占用盲道、人行道,不得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更不能影响市容环境。

  可是在实际管理中,权责划分却让问题变复杂了:“小电驴”违规停在人行道上,归综合执法部门管;人行道红线以内区域,归物业管理;停在机动车道上的违规行为,则归交警部门负责。看似分工清晰,实则存在管理空白与职责交叉。

  “‘小电驴’规范管理关系到城市交通秩序和大家的出行安全,不能只靠一个部门,要多部门和骑乘者一起发力才行。” 市民陈先生坦言。

  而部分“乱停”背后,也藏着市民的无奈。此前,在银川市兴庆区景博巷,一位车主将“小电驴”停在了非机动车道上。记者询问为何不停在店铺门口,车主解释:“店铺门口的人行道划了机动车位,只留了能过一辆机动车的道,如果我把‘小电驴’停那儿,没多久就得挪车,还不如放非机动车道上方便。”记者现场查看发现,景博巷商铺门口的人行道确实被机动车位占据,根本没有“小电驴”的停放空间,市民把车停在非机动车道实属无奈之举。

  银川市金凤区清馨苑社区工作人员陈宁告诉记者,社区在规范“小电驴”停放时发现,有时不是市民不愿停在指定区域,而是“没地儿停”。“现在很多区域都划成了机动车停车位,‘小电驴’的停放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记者还在兴庆区湖滨东街丽都花园小区附近路段看到,不少市民把“小电驴”停在单元楼门口。居民们认为,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中间的隔离带,其实完全能设为“小电驴”停放点,可道牙设置太高,“小电驴”根本推不上去,只能停在单元楼门口。

  去年7月,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场所及配套充电设施规划管理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小电驴”停放场所配建规划要求,确定停放场所及充电设施配建标准,统筹保障“小电驴”停放空间,强化安全隐患全链条管理。通知还要求,各市、县(区)自然资源部门结合控制性详细规划评估和编制工作,将“小电驴”停放纳入非机动车停放场所统筹考虑,重点评估停放场所空间设置及保障情况,落实社区生活圈构建要求,在街区详细规划中统筹布局“小电驴”等非机动车停放场所,推动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群众期盼该政策能早日落地。

  破局:因地制宜施良策 城市治理显智慧

  如今,银川市不少区域已开始探索“小电驴”停放治理的有效路径,其中金凤区的举措尤为亮眼,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让“乱停放”的乱象逐渐改善,也彰显了城市治理的智慧。

  银川市金凤区亲宁巷两侧分布着多家写字楼,曾是“小电驴”的聚集地,如今却呈现出不一样的景象——“小电驴”整齐有序地停放在划定区域内。清馨苑社区工作人员陈宁告诉记者,亲宁巷德宁大厦南侧的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原本是停车场,去年,银川市金凤区综合执法局和社区联手,将这里改划为非机动车停放区,还同步安装了充电桩。这一改动,不仅解决了写字楼工作人员的“小电驴”无处停放的难题,还顺带解决了充电问题,可谓一举两得。此外,每天早晨和中午,社区的“小喇叭”志愿者都会在辖区“小电驴”停放区域值守,引导市民规范停放,还会主动帮忙整理车辆,成了街头一道暖心的风景线。

  金凤区烟墩巷商业街有197户商铺,人流量大、车辆停放需求也大,前期规划的停车位远远无法满足群众需求,“小电驴”无序停放、占用盲道的现象十分突出。为解决居民的“烦心事”,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采取了一系列精准措施:首先是“应划尽划”,通过实地勘察、部门协作,最大限度扩大停放空间,保障市民“小电驴”停车有位。“我们还因地制宜对14处绿化带进行部分硬化,改造成非机动车停车区,总长度近180米,设置防腐木道停车区,确保不影响防汛功能。”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香溪美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肖斌说,这一改造解决了600多辆“小电驴”的停放问题,有效破解了街面非机动车无序违停的难题。

  除了提升硬件设施,长城中路街道办事处还注重日常管理:成立精细化管理工作专班,坚持定时、定岗、定人,采取错峰执勤、专班专管等方式,有效维护街区秩序;加大“文明出行、规范停放”的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大家养成规范停放的习惯;此外,还设置了街区治安保卫委员会,专职巡逻队在重点时段加强巡查,进一步维护街区秩序。

  自2024年12月起,银川市金凤区综合执法局聚焦个人电动自行车管理,以“规范停放”与“设施保障”为核心,从设施规划、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系统化治理路径,有效缓解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在设施规划层面,金凤区双管齐下优化泊位布局。一方面,以“应设尽设、便民不扰民”为原则,在不影响交通通行与居民生活的区域,重点覆盖电动自行车停放需求集中地段,计划自2025年8月起新增社会车辆停车区域450处;另一方面,动态调整共享单车泊位,在高使用率区域加密设置,对低使用率泊位及时取消,避免公共空间的浪费。

  管理机制上,金凤区构建“多方协同、责任到人”的共治模式。发动社区工作人员、环卫工人、共享单车运维人员及小区物业共同参与车辆摆放管理,明确“谁家门口谁负责”原则,推动日常工作中同步整理乱停车辆;针对辖区25条示范街、规范街,在大型活动期间加大执法巡查频次,强化现场规范引导,确保车辆停放有序。

  针对不同场景,金凤区还推行“三进”管理措施,进一步减少路面无序停放的车辆——

  进单位 推动沿街单位建设内部停车场所与配套充电设施,引导单位工作人员将“小电驴”停到单位内部,例如行政中心已实现“小电驴”进院子停放,有效减少了周边路面的停车压力。

  进校园 督促校园完善“小电驴”停放区域与充电配套设施,方便学生将车辆停进校园。此前唐徕中学西校区通过协调停车场,有效改善了育安巷路边“小电驴”拥堵的问题,虽然偶尔会因学生赶时间、怕麻烦等出现反弹,但整体规范效果比较明显。

  进小区 要求物业小区为居民“小电驴”停放提供便利,同步建设充电桩。像馨和苑小区就在商业网点门口施划了“小电驴”停放泊位,由物业负责日常管理和车辆摆放,解决了此前小区“小电驴”无固定停放区域的难题。

  对于社会个人电动自行车的停放问题,由于目前缺乏具体处罚措施,执法部门主要通过张贴温馨提示、加大宣传引导等方式,提升居民的规范停放意识;同时借助“门前三包责任制”约束沿街单位与商户,对落实“规范停放管理”不到位的,按程序进行处罚,进一步压实管理责任。

  “这些举措实施后,市民‘小电驴’无处停放、乱停乱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路面车辆停放规范度提升。”金凤区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但随着个人电动自行车数量持续增长,如何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规范停放意识、优化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仍是“小电驴”管理工作中需要持续破解的课题。(记者 张 涛 智 慧 实习生 黎霁玥 肖俊洁 文/图)

【编辑】:张静
【责任编辑】:杨丽